广东海洋大学Mater Charact低碳低合金钢氢扩散和氢脆响应铜添加

概要介绍

氢脆(HE)已成为开发高强钢的一个关键问题。奥氏体和富铜析出相可为扩散氢提供稳定的捕获位点,从而提高抗氢脆性。但关于铜(C u )和奥氏体在低碳低合金钢中对HE的协同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。本研究制造了四种不同C u 添加量(0-3 wt%)的钢,并评估了它们的抗HE能力。该研究通过充氢后夏比冲击试验获得的韧性-脆性转变温度(DBTT)值和慢应变速率拉伸(SSRT)试验测得的伸长率损失值来研究C u 添加量的作用。此外,还通过电化学氢渗透试验评估了氢扩散率和浓度。添加Cu后,有效扩散系数(D eff )、伸长率损失值和DBTT先减小后增大,添加1.5wt% Cu的钢达到了最小值,表明其具有更强的抗HE能力。所揭示的机理是,Cu的添加增加了残余奥氏体的含量,从而阻碍了变形过程中氢的扩散。但当残余奥氏体的含量达到较高值时,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就会降低,从而导致马氏体转变,相应地增加了对HE的敏感性。此外,C u 的添加促进了富铜析出相的形成,其中与基体相干/半相干的铜簇/bcc富铜析出相可成为氢的强捕获点,而fcc富铜析出相则成为氢的弱捕获点。此外,在添加了1.5wt % Cu的钢中发现了较高的位错密度,这可能会导致较低的D eff 值和较高的氢捕获密度(N T )。本研究表明,在设计高强钢时,添加Cu可增强钢在拉伸和冲击过程中的抗HE能力。 相关论文以题为“Response of hydrogen diffusion and hydrogen embrittlement to Cu addition in low carbon low alloy steel”发表在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期刊上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论文链接:
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atchar.2022.112478


图表浏览


 

图1 试样制备过程示意图

 

图2 电化学氢渗透电池示意图

  图3 电化学充氢试验示意图

图4 经过临界热处理的实验钢扫描电镜(SEM)显微图像和相应的电子背散射衍射(EBSD)图像:(a,e) C0;(b,f) C1;(c,g) C1.5;(d,h) C3(绿色区域对应面心立方结构(FCC),灰色区域对应体心立方结构(BCC))(有关本图例中颜色的解释,请读者参阅本文的网络版)

图5 经临界热处理的实验钢的(a) X射线衍射(XRD)图谱和(b) 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

表1 实验钢在常温下的化学成分测量值和堆垛层错能(SFE)计算值

     

图6 钢的代表性透射电镜(TEM)显微图像:(a) C0,(b) C1,(c) C1.5,(d) C3,(e,f) 富铜析出相的高分辨率TEM(HRTEM)图像和矩形区域相应的快速傅立叶变换(FFT)图案,(g) 碳氮化物的X射线能谱(EDX),(h) 富铜析出相的EDX

图7 实验钢的氢渗透曲线:(a) 电流密度,(b) 归一化电流密度

表2 实验钢的氢渗透特性

图8 充氢和不充氢实验钢的工程应力-工程应变曲线:(a) C0,(b) C1,(c) C1.5,(d) C3,以及(e) 相应的伸长率损失值

图9 拉伸断裂后充氢实验钢的SEM断口图;(a) 拉伸试样图;(b) C0;(c) C1;(d) C1.5;(e) C3

图10 充氢和不充氢实验钢的夏比冲击功随温度的变化:(a) C1.5,未充氢;(b) C0,C1,C1.5,C3,充氢

图11 室温下冲击断裂后充氢实验钢的SEM断口图:(a) C0;(b) C1;(c) C1.5;(d) C3

 

图12 充氢实验钢的应变硬化率曲线

 

图13 用MWH方法评估实验钢的位错密度:(a) ~ ΔK,C0;(b) ~ ΔK,C1;(c) ~ ΔK,C1.5

     图14 组织中的储氢示意图:(a) 残余奥氏体,(b) 富铜析出相,(c) 位错

全文结论

(1)添加Cu后,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从2.4%增加到13.9%,Cu浓度从0%增加到3%,富铜析出相也是如此。此外,位错密度也随Cu含量的变化而变化。

(2) SSRT试验表明,随着Cu含量的增加,伸长率损失值先减小后增大。C1.5钢的伸长率最小,这表明其具有更高的抗HE性能。冲击试验表明,随着Cu含量的增加,DBTT的变化与伸长率损失值的变化相似。C1.5钢的DBTT值最小(-129 °C)。

(3) 氢渗透试验结果表明,与其他钢材相比,C1.5钢的氢捕获(NT)密度更高,有效扩散系数(Deff)更低。Cu的添加增加了残余奥氏体的比例,残余奥氏体的氢扩散率低于铁素体,从而减弱了氢的扩散。但随着残余奥氏体比例的增加,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降低,导致马氏体相变,反而增加了HE的敏感性。

(4) Cu的添加增加了富铜析出相的含量,这些析出相的界面可以成为氢捕获位置,抑制氢的扩散。但随着富铜析出相晶体结构从团簇转变为BCC、FCC,储氢量也随之减少。此外,位错可为氢提供扩散路径,从而降低HE的敏感性。

本文由Richard整理

发表于微信公众号“焊接科学”

欢迎联系转载

未经许可谢绝转载至其他网站

合作 投稿 点击此处

       

焊接科学

微信号(SOW_welding)

投稿邮箱:hanjiekexue@163.com

合作联系微信:hanjiekexue

点“在看”给我一朵小黄花

     



来源学术期刊

收藏: